緩和舒適的游泳有助於復健成效,利用水的阻力、壓力、浮力、溫度、拖曳力等特性,增加肌肉訓練效果,水壓可包覆於全身,增加周邊肌群鍛鍊,使心肺、血液循環系統獲得有效訓練,適合下肢浮腫,如靜脈曲張的朋友們。
水浮力則可以保護腰部疼痛、膝蓋退化、體重過重、踝關節受傷等人進行運動時,不會再次受到傷害,並達到健身與復健效果,不僅如此,研究發現,游泳還可以讓骨頭組織對抗外力更加強化,讓骨頭不易斷裂。目前水中活動對於改善疾病的相關研究,最多仍是在於骨骼系統疾病為主,在復健教科書裡面(Delisa’s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5th)有專門章節介紹水中復健。
有不少研究證實透過水中活動的訓練,可以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病患的運動功能、減少關節疼痛、增進生活品質,甚至在肌纖維疼痛、風濕性關節炎、紅斑性狼瘡的關節炎也有類似效益。 水中活動是個低衝擊性的運動,並且浮力降低身體承重,原本對於脊椎或下肢關節需要負擔的重量,也因為浮力而減輕。 有研究指出透過中強度的水中訓練,可以顯著改善病人的股四頭肌肌力,也有研究發現透過水中訓練可以改善病人的心肺耐力、關節活動度,進而提升生活的獨立自主性,另有研究指出經過六週的水中活動訓練可以降低病人的跌倒風險。水中訓練對於關節炎相關病患而言,是個順從性高、效應明顯並且花費不高的運動與治療方式。
除了四肢關節炎的病患外,脊椎的傷害是另一個適合水中訓練的病人族群,相較於陸地上的訓練,水中訓練可以減少脊椎承重的狀況,水中環境的阻力也可以減少身體快速移動所造成的受傷風險,對於脊椎及周邊關節動作控制的掌握度更好。 水中訓練是種動態的脊椎訓練方式,不管是頸椎、胸椎到腰椎都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達到訓練核心穩定的目的,可以改善肌力、耐力、心肺耐力以及動作控制能力。 除了脊椎骨骼受傷的病患外,對於多發性硬化症的病患也有相關研究:多發性硬化症病患因為疾病容易受溫度影響,所以建議泳池的溫度要維持在攝氏25-28度就好,太高不適合多發性硬化症的病患,相反的,脊神經損傷的病患因為缺乏體溫調整機制,所以建議泳池水溫要以接近體溫的攝氏35-37度較適合,而其他一般病患大多適合攝氏28-35度的水溫做訓練。
但凡是要利用游泳進行復健的朋友們,都必須先行就診並諮詢醫師建議,了解自己的疼痛部位,透過專業的物理師復健療程來治療,切勿旱鴨子冒然下水,也切勿下水後不要過於用力,緩緩測試自己的游動姿勢,才能讓傷痛快速恢復哦。
《延伸閱讀》
Grreat post thanks